華為近日放出新品預熱海報,除鴻蒙外,聲紋識別技術成為本次另一大亮點。目前,科大訊飛、南天信息等多家公司已有相關技術儲備(附具體個股梳理名單)。機構預計,2026年國內聲紋識別系統規模將達50億元。但亦有業內稱,當前聲紋認證的門檻相對較高,大規模商業化或面臨一定挑戰。
財聯社7月22日訊(編輯 俞琪)華為官方近日放出新品預熱海報,將在7月27日舉辦的HarmonyOS 3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推出新款華為MateBook筆記本等新品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新品筆記本將首次引入聲紋識別技術,這一技術也被看作是鴻蒙以外的另一大亮點。
去年4月,華為曾在全球分析師大會中提到,智能世界要將計算與感知結合,必須打通聽覺、視覺、觸覺、嗅覺,實現人與數百種邊緣設備之間的多模交互,2030年超現實體驗將成為現實。據業內人士預測,華為的聲紋識別技術會應用在筆記本解鎖、支付和會議記錄等場景。
公開資料顯示,聲紋識別的理論基礎在于每個聲音都具有獨特的特征,通過該特征能將不同人的聲音進行有效的區分,因而不同于語音識別,聲紋識別目的為識別說話人的身份,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。業內分析人士認為,隨5G、云計算等快速發展,以及對安全性的高要求,生物識別行業中長期下將迎黃金成長。據MarketsandMarkets數據預測,全球生物識別市場2023年將增長至418億美元。
而進一步來看,在與同屬生物識別的指紋、人臉識別等技術相比,聲紋識別更具有偽造難、成本低等獨特優勢,同時,非接觸的特點也使其在后疫情時代下迎來發展新機遇。
目前,國內聲紋識別系統應用領域主要集中于金融、政務等領域。根據《中國聲紋識別產業發展白皮書2.0》,截至2020年下旬,已約30家銀行機構采購了聲紋識別技術產品,基于此的聲紋登陸場景已成為金融業第一大應用場景。同時,聲紋識別近年漸趨拓寬至公共安防、智慧生活等領域。
頭豹研究院在7月11日研報中預計,2026年中國聲紋識別系統行業市場規模將達49.76億元,2021-2026年該行業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25.26%。
據財聯社梳理,當前國內上市公司中,科大訊飛、南天信息、海天瑞聲等均在聲紋識別領域有所布局。
其中,作為老牌語音廠商的科大訊飛已可以通過聲紋識別、多模聲源定位等技術,將聲音鎖定在某個特定人,或者某個特定發音方向。信達證券馮翠婷在5月5日研報中表示,公司參與打造的全球首發的車外語音交互系統實現車外語音識別,同時通過聲紋認證有效保證用戶隱私安全。預計公司進入AI規模化落地期,業績有望兌現。
另外,銀行IT龍頭南天信息目前已研發人臉識別、指紋識別、聲紋識別等生物識別系統,均為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。中銀證券6月15日研報表示,公司金融智能柜臺等細分領域擁有領先地位,預計公司IT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速100%,顯著高于其他業務。
不過,需要注意的是,有行業專家認為,當前聲紋認證的門檻相對較高。除了解決噪音、多人場景的問題,聲紋識別還需要解決跨信道比對與跨信道認證的問題,否則就沒辦法大規模商業化。并且,不管是人臉識別,還是聲紋識別,單一的認證方式都很難保證安全。因此,綜合多種生物特征的多模態認證技術就成為必然的選擇。